“我要再去德國……”68歲的柯女士興奮的語氣里夾雜著期待。
她與德國的不解之緣是從1983年起,時隔30年,柯女士也未曾想到會在中國找一位來自德國的國際神外教授進行示范開顱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后核磁顯示,基底節區海綿狀血管瘤得到順利全切,柯女士的狀態也好,神采奕奕。術后3個月隨訪時,巴教授直接評估“好的不能再好了!”或許正是因為經歷過,了解過,才會如此堅定選擇。德國之旅為這埋下了伏筆……
為了幫助到更多的患者,術后2天,這位樂觀、堅強睿智的女士,來到我們的鏡頭面前,大方交流自己的故事。很多病友得到無法手術或者手術風險較高的回復后,向命運妥協了,但是柯女士通過INC,獲得了新生希望!
▼術后2天巴教授查房時,柯女士滿懷感激得握住巴教授的手說道,”我要看看巴教授這雙神奇的大手,這是上帝之手,巴教授感謝你!“
一起聽聽柯女士的故事
“無論什么人看到天空飛翔的鳥,
都會想去旅行吧?“
——《奇諾之旅》
1993年,我一開始出國,這也是我一開始去德國,那時候中國人出去的很少。我走遍德國,也愛上德國。后來多次赴德自由行,后來又去挪威、丹麥、瑞典、法蘭克福、捷克……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在慕尼黑考察,一整天下著大雨,漫步慕尼黑,如此恣意灑脫。酒店門口遇到拉小提琴的藝術家,到我身邊來,專門給我來了一首快樂的歌,這現在還是很懷戀。這座熱情好客又擁有悠久傳統歷史的國際化大都會,一直都那么迷人、恬靜、繁華、如夢似幻。很開心有機會行走在這個國際的另一端,見到了許多我不曾見到的東西,認識了許多可能再也不會遇到的人。
體檢查出少見海綿狀血管瘤,醫生說手術癱
我今年已經68歲了,2022年體檢發現這個東西以后,那時候還沒有壓力。因為當時查出問題以后,我馬上就拍了個核磁。醫生就說沒事,啥事沒有,該干嘛干嘛,他也沒說是什么毛病。就這么一句話,我當時聽了還挺高興,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危害性。后來去了北京某醫院,才知道是右側基底節區海綿狀血管瘤并發出血。但是這里的醫生也說,回去觀察,就說我這個病灶當時才15mm。醫生的一句:“你的血管可能就是這個樣子”,讓我也沒有高度重視,而且那時候基本上印象中沒什么癥狀。
但是,從22年12月份開始,腳底有發麻的癥狀。從確診到這個時候,其實也才3個月,就有了腳麻、手麻、是舌頭,這讓我感覺特別不安。所以回到北京后,又去醫院詢問能不能手術。當時當地的醫生跟我說,你要是58歲你可以做手術,68了你還做啥手術?給你做癱了,你躺在床上兩年,你就完蛋了。
為什么醫生會這么說,因為這個位置太深了?;坠潊^又稱為基底神經節區,左側基底神經節區在頭部顱腔內左側,位于白質內?;咨窠浌澲饕獏⑴c運動的啟動和執行,具有與大腦皮質,以及小腦一起共同協同調節隨意運動、肌張力和姿勢反射的功能。
老年人是采取保守治療還是治療?
我的整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都重視。孩子們都很孝順,孫子孫女都很!和大多數老人喜歡保健養生不同的是,我很愛閱讀,感覺又讓我回到了當初工作的狀態。一直以來身體健康,起居規律,晚年生活很舒心。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沒想到會遭遇這……
醫生的話讓我難以理解,68歲怎么了?難道68歲,生了病,就該自己扛著,等著審判到來的這一天嗎?我不甘心,我還有心愛的家人,我還有美好的生活……
上帝的安排,特別偶然的就跳出來那么一條消息,那個男孩子大學生從西藏回來,后來他去德國做的手術,我就把它收藏了,我覺得它也許什么時候會有用,后來真的就有了。